你至今都不知道那朵花的名字
 
 




      大概睡眠不好是真的会很有影响吧,整个人都不好了。连续多少个夜晚因为不知名的原因睁着眼看着那无尽的黑暗,等待的时候才发现时间漫长得可怕,失眠的人总是等待着天明。以为天明之后一切都会好,但其实带着浓浓的黑眼圈和着隐隐作痛的脑袋,旁人说什么做什么,不过都是与自己无关的痛痒。因为精神不好就只能陷在自己的世界里,拔不出来。一个人逃离宿舍,去了图书馆。只有在这里才能安然的做自己。大部分的语言其实都是没有意义的,只是为了传递和交流感情。突然就是想隔断这样的纽带,躲在自己的世界。我想她们大概会觉得我很奇葩吧,又或者给我冠上了“学霸”的称号。其实我只是单纯的喜欢呆在图书馆,哪怕不看书只是安静地发发呆写写日记。恰好这里的图书馆人又少,环境也比我们的三大好上许多。看,人少的优势就是质感的突破。天马行空的想着,为什么当时没有那个远见申请台湾的硕士生。但那样,或许就不能遇见你了。

       嗯,没有心情的时候只适合看看电影和阅读,让自己感同身受不一样的人生,暂时忘却自己真正的生活状态。但因为竖排的文字让我经常看跳行,完全不符合我这么多年以来培养的阅读习惯,还会降低我的阅读速度,影响我对人物情感的感知。所以,看电影好了。台湾有很多电影都拍得很小清新,但也有许多电影想要诠释的内容很丰富。最早的《蓝色大门》、《一页台北》、《爱的发声练习》、《最好的时光》、《不能说的秘密》、《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海角七号》等等等等。不过当年《海角七号》里的七封情书让许多人感动得一塌糊涂的时候,我却没有看。大概是因为片名对我来说没有吸引力。倒是来了台湾之后,去过了阿嘉的家,从垦丁回来之后搜出了这部片子。开始看的时候觉得片子有些久远了,画面质感人物服装场景布置都没有现在的精美,男女主角也没有台湾偶像剧一贯的帅气和可爱。连故事的梗概也让人有一点点摸不着头脑,比如友子和阿嘉的爱情是如何开始的。但那七封饱含绵绵的思念,用绵绵的日语念出来真的是要将那份柔情融化到了心底。后来渐渐发现它还原的是一个真实的生活场景,因为台湾的生活就是这样平淡而真实,而爱是一场邂逅中两个人心灵的靠近。

       因为听说台北艋岬龙山寺香火很旺,尤其是求姻缘很灵。在第一次去台北的时候,和小仙子慕名前往了。晚上的龙山寺灯火通明,络绎不绝的人流,有游客有信徒。虽然麻麻说不能随便拜佛许愿,因为如果它灵验是要来还原的,但既然踏足了,如果不表示一下敬意是不是也不太好呢?最囧的是,点香的时候我竟然拿反了...佛祖啊,请原谅我是个近视眼,请原谅我没有供奉过您的经验。并且我心中有个小小的疑惑一直没有解决,佛家以慈悲为怀,散布在各个地方的佛祖都是那一个师祖的化身。为什么不可以通过自己能接近到的那一个佛还原呢?只要心是虔诚而感恩的,为什么就不能两者兼顾呢?不过后来民宿的姐姐给我们描述了一下她拜月老的仪式,后来才发现我们的方式完全都不对嘛...虽然电影《艋岬》和艋岬龙山寺貌似没什么关联,到艋岬的夜总给人一种黑道犹存的感觉,鱼龙混杂的人,忽明忽暗的街道,各式老招牌的店铺和摊位,就像是电影里的那一个年代。这部片子总让我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钮承泽导演表现了很多东西,电影本身也有许多伏笔让人到最后才能细细的品味出来。比如亲情,比如爱情,比如友情。

      《艋岬》中的“皇太子”凤小岳的出现让我链接到了《女朋友.男朋友》这部涵盖了多重关系的片子,也是让我每看一遍都想落泪的片子。青春的范畴,从一个特殊的年代到一个自由的年代。她爱他,他爱他,他爱她。这是个自由的年代,这是个自由的世界,所以理所当然爱是自由的。只不过这中间的时间和情感的羁绊让他们三个人从来都没有自由过,甚至连着失掉了属于自己的人生。大概因为到了现在这个年龄阶段会觉得现在走得每一步都会影响以后的人生吧,所以就自然而然的感同身受了。就像偶尔想一想如果当初做了不一样的决定,现在的自己也会如何的不一样。

      豆子导演钮承泽的才华着实让我惊艳不已,看看他其他的作品之后才发现还是最钟爱那一部《艋岬》。《爱love》作为一部情人节档期的作品,如同预期般的圆满大结局。虽然觉得部分地方有些牵强和拙劣,但总的来说两个小时的时间叙说四个人物关系交错的故事最后交织成一个圆满的结局是情人节想看到的。

      “其实爱对了人,情人节每天都过”


18 Dec 2014
 
评论
© 那朵花 | Powered by LOFTER